日本陶器自古用途廣泛,可用作食器、盆栽或陳設品等等,如今則以一流藝術品之姿,獲得世界各國的矚目。這回要詳細介紹日本各地陶器的歷史,以及幾款著名的代表性陶器,讓您對這項傳統藝術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日本陶器的起源
談及日本最早的陶器「繩文土器」,可以回溯到一萬年前,所謂「繩」即指繩索,深棕色的繩文土器上具有繩結、繩狀圖樣等特徵,故得名。目前繩文土器是世界已知最古老的陶器之一。
爾後,日本受到朝鮮半島的影響,開始製作紅棕色的彌生土器、灰色的須惠器等各式陶器。時至現今日,日本陶器的發展已非常多樣化,無論彩畫(日語喚作「絵付け」,指在陶器上先繪製圖案再行烘烤)、技法或設計等各具特色。接下來就按照地區介紹日本各地的傳統陶器。
關東地區的代表陶器
笠間燒(茨城縣)
於茨城縣笠間市所製作的笠間燒,是關東地區歷史最悠久的陶器。據說其源自江戶時代中期(1772〜1781年),笠間藩(※)箱田村(現今的笠間市)的名主久野半右衛門,將製作滋賀縣的代表陶器「信樂燒」的陶藝師傅請來指導,當地遂開始製造笠間燒。另一樣契機則是笠間市採掘到大量適合用於製陶的優良黏土的緣故,進而促進製陶文化的發展。
※「藩」指的是身份高階的武士被分配的領地
日本多數的陶器都會塗上一層稱為釉藥的玻璃質薄層,然而笠間燒所使用的是茶褐色柿釉以及帶些紫色的青釉。
益子燒(栃木縣)
栃木縣益子町所生產的益子燒,據說始於江戶時代末期(1853年左右),陶工大塚啓三郎到前述提及的笠間燒產地——笠間習得陶藝技術後,回到益子町開始製陶。
益子町的黏土土質粗糙且帶有氣泡,較難做細緻的加工,因此陶器成品往往相對厚實。不過另一方面,這個特性也造就了其獨具韻味、魅力十足的手工質感。
現今益子町坐擁250處陶窯,有不少來自海外的陶藝家進駐當地。
中部地區的代表陶器
美濃燒(岐阜縣)
美濃燒的故鄉岐阜縣是日本數一數二的陶磁器(以土和石為原料塑造成形後再燒烤的器物)生產地,日本國內所產的陶磁器有半數皆來自於此。
美濃燒的起源據說源自奈良時代(710~794年)出現的須惠器。別於其他地區的陶器,美濃燒的樣式並無固定,設計款式非常多種多樣。對於愛好丼料理(在米飯上覆上菜餚的料理)的日本人而言,可是特別鍾情於美濃燒的丼碗(專用於盛裝丼料理的碗公)。
九谷燒(石川縣)
於石川縣能美市生產的九谷燒,是因江戶時代初期(1655年左右)在當地發現作為陶器原料的陶石而開始發展。
先將器皿上完釉藥再用各種顏色加以彩繪,為九谷燒的特殊技法,日文稱為「上絵付け」。如今其作為色彩絢麗,傳統與美感兼具的美術工藝品而廣受喜愛。
關西地區的代表陶器
丹波燒・丹波立杭燒(兵庫縣)
於兵庫縣篠山市生產的丹波燒・丹波立杭燒,據說是平安時代後期至鎌倉時代初期(1094~1221年)左右開始的產物。最初製造丹波燒主要為滿足民生所需,但隨著時代遞嬗,現已演繹為生活容器、園藝用品等更廣泛的用途。
其經過窯內約1300℃高溫,燒烤50至70小時的時間,落在器皿上的柴薪灰燼與原料黏土中含有的鐵融化混合,因而形成特殊的發色與圖樣。
萬古燒(三重縣)
於三重縣四日市市生產的萬古燒,據說始於江戶時代中期(1736~1741年)。原料中使用的黏土含有耐熱成分鋰,因此特別適合製成茶壺或土鍋。尤其是萬古燒土鍋,在日本全國土鍋市佔率高達80~90%,尤此可見其廣受喜愛的程度。
京燒・清水燒(京都府)
於京都府京都市生產的京燒・清水燒,據說始於江戶時代初期(1603~1680年),源自在仁和寺門前開設陶窯的陶工野々村仁清,其製作的彩繪陶器。
清水燒並無限制特定的原料或技法,唯一的共通點在於製陶時須使用陶輪(製作陶器時通常會運用到的迴轉台),且必須全程以手工繪陶。斑斕色彩,和一筆一筆添繪所造就微小而絕妙的異處,正是京燒・清水燒的魅力所在。
信樂燒(滋賀縣)
滋賀縣甲賀市信樂町所生產的信樂燒,據說於13世紀左右出現。其使用的原料土壤是黏性極佳的優質土壤,因此可塑性高,適合製成各種形狀和尺寸,當今日本國會議事堂屋頂上的瓦片,也是使用這種土壤所製成。
不過信樂燒的名氣之所以聲名遠播,契機來自於「信樂狸(信楽たぬき)」。當年昭和天王造訪信樂町時,當地擺放了許多手上握有日本國旗的信樂狸,從那時起便受到了全國的矚目。
中國地區的代表陶器
備前燒(岡山縣)
岡山縣備前市所生產的備前燒,據說於平安時代(794~1192年)誕生,當時主要用來製作碗盤。由於備前燒沒有上釉藥,比起其他地區的陶物,器皿上黏土質地與風格更為明顯,為一大特徵。其顏色會根據燒烤時陶窯的狀態而有所變化,因此即使是同樣的器皿送進窯裡燒,也會產生出不同的花紋。
由於其製作過程會在1200℃以上高溫的窯裡緩慢烘烤約2週,因此非常耐用不易破。
萩燒(山口縣)
於山口縣萩市生產的萩燒,據說是1604年萩藩藩主毛利輝元在該地建造御用窯(藩向將軍進貢商品而專門開設的窯)而開始。
由於萩燒所使用的土壤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長年持續使用後顏色會有所變化。也因為是在低溫下緩慢烘烤而成,表面的紋樣較為柔和。
九州・沖繩地區的代表陶器
有田燒・伊萬里燒(佐賀縣)
佐賀縣有田町所生產的有田燒,據說始於距今400年前,從朝鮮遠道而來的陶工在當地製作的陶器。
有田燒之所以也喚為伊萬里燒,是因為過去有田燒要運至其他地區時,會先載至伊萬里港,再從該港透過船運運行至其他地區,故得名。
有田燒・伊萬里燒的特徵為鮮豔奪目、精妙入微的美麗描紋,甚至也有人說其影響了舉世聞名的德國陶器「Meissen」。
波佐見燒(長崎縣)
於長崎縣波佐見町生產的波佐見燒,據說和有田燒・伊萬里燒同樣起始於距今約400年前的朝鮮陶工。當時朝鮮的製陶產業興盛,隨著陶工遠渡日本,高超的製陶技術也一併傳入。
17世紀中葉因中國發生內戰的緣故,導致中國向他國輸出陶器的貿易中斷,而那之後改由波佐見燒獲得青睞,遂以東南亞為主軸向國外運輸。
波佐見燒的特徵為潤白基調上點綴細緻的藍色繪紋,如今作為食器被廣泛使用。
小鹿田燒(大分縣)
於大分縣日田市生產的小鹿田燒,據悉源自福岡縣的小石原燒,1705年,小石原燒的陶工受聘前往大鶴村(現今的大分縣日田市)而開始了當地的製陶產業。
小鹿田燒的特徵為使用刷毛(塗抹塗料和液體的工具)或刨具(かんな・削磨木材表面使其光滑的工具)在器皿上繪出圖樣後再上釉,或是流釉的樣式(以滴管滴上釉藥使其緩慢流下的技法),保留黏土原始質地的同時也兼具精緻細膩的美工。
YACHIMUN/ やちむん (沖繩縣)
沖繩縣讀谷村所生產的YACHIMUN(陶器一詞的沖繩方言),據說始於1616年。當時沖繩與朝鮮、東南亞之間貿易興盛,朝鮮的陶工將製陶技術傳入了當地。
YACHIMUN的特徵是將沖繩的象徵物:自然、藍海、魚兒等作為圖樣,和日本其他地區的陶器風格截然不同。
自古代流傳至今的日本陶器,直到現今仍完善保留珍貴的傳統技術,認識各地區的陶器之餘,也能順勢了解當地的歷史背景。而除了上述所介紹到的幾個代表之作,日本其他地區也有許多同樣深具歷史的陶器。下回造訪時,不妨試著入手一兩件當地的傳統陶器吧!
本文資訊均以公開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