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深度体验|日本茶道中必知礼仪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还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1  雨天应穿着木屐与斗笠

在下雨或下雪天,出入茶室庭院时应穿上露地木屐、戴好露地斗笠。

由于木屐碰到路边的石子会发出声音,日本“茶圣”千利休在木屐内侧钉上兽皮,在防水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这种木屐叫作“踏雪履”。用笋皮制成的露地斗笠称为“番匠笠”。“番匠”意为木匠,木匠为了在雨天搬运木材时不被雨水淋湿,会头戴大斗笠,双手捧住木材。

2  洗净身心后进入茶室

将外露地与内露地间隔起来的门叫作中门。主人先将清水灌满水钵,再打开中门的栅栏门,与客人进行无言的寒暄。

来到膝行口处(小间茶室供客人出入的口,因需膝行进入而得名),石制洗手盆上放有杉材的长柄勺,在前石前弯腰蹲下,右手握住柄勺清洗左掌,交换后清洗右掌。再右手握勺,用左手汲水清洗口部。

洗手盆旁边的石头也很有讲究。以里千家为例,右边为手烛石,左边为汤桶石。手烛石与汤桶石是为了夜晚举行茶事时,供客人放置手烛与水桶。前石在古代被称为“洗足石”,客人在此洗净“五体”(双手、双足与口部)。

之后在通往茶室的路上有个叫“尘穴”的小洞,立着一双青竹做的筷子。洗净五体后还需拂去心中的尘埃,在此拜见尘穴后方才进入茶室。

3  自助食用怀石料理

在使用地炉的茶室中,初炭点完后,主人会端出盛着怀石料理的托盘,托盘上放有饭碗、汤碗与向付(置于饭菜对面,通常放些山椒味噌。),以及一双杉材的利休筷。

在主人说过“请拿起筷子”后,客人将两碗盖同时取下,叠放于托盘之外,接着拿起筷子开始食用米饭。主人按照人数端出放着引杯(酒杯)的杯台与温酒壶,这时可以敬一杯酒。

4  “主果子”为饭后甜点

在茶道中为了引出茶的味道,和式点心和果子是必不可少的。茶道中的点心分为“主果子”与“干果子”两种,浓茶配主果子,薄茶配干果子。然而近年来,在只饮薄茶的时候也会同时食用两种点心。

根据季节与喜好向果匠定制点心,主果子通常为馒头、羊羹、金团等形状稍大的果子,而干果子一般为金平糖、有平糖、薄脆饼干等。

5  准备完毕后敲锣告知

在“中立”环节客人到庭院休息时,主人会将茶室打扫干净、取下挂轴、摆上花瓶,为接下来的浓茶环节做准备。当准备完毕后,主人敲打铜锣以告知等待中的客人们。因为铜锣的声音比较低沉,若在晚上敲打会让客人觉得阴森,所以夜会便替换成声音较为洪亮的唤钟。

若客人较少则敲打五下,客人较多则敲打七下。而在夜间,无论客人多少统一敲打五下。如果有身份地位较高的人在场,主人在敲锣完毕后还会再次出来迎接,以示诚心。

6  浓茶饮三口半

客人再次回到茶室时,茶室已经被装饰上花枝,窗户的竹帘也被拉起,环境由“阴”转为“阳”。客人开始点浓茶,慢慢地分服三口半。

通常一碗茶会有三至五人传递而饮,浓茶传递时,要用茶巾或怀纸将碗口轻轻擦拭二三次,并将茶碗转回正面,递给下一位客人。

三口半中的第一口为“空”,最开始的一口还未能完全尝到抹茶之味;第二口为“味”,能深深品出茶味;第三口为“身”,品完还想再来一口;三口之后,还要饮下半口再递给下一位客人。

薄茶与干果子食用过后茶事结束。客人回忆着在茶室中度过的「两刻」时光,与主人交谈体会,怀着对主人的感激之情离场。一刻为两小时,两刻为四小时,古训有「茶事不得超过四小时」之说。

本文資訊均以公開時為準。

0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