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不接受失败?比起真理,以多数人的意见为优先?日本人不告诉世人的“不说破”民族特性

不论是否造访过日本,相信许多人都对日本人抱有“温柔”“体贴”等好印象。直截了当地说,他们就是“任何事情都想尽可能顺利地进行”。好比与他人沟通时,或大或小都有可能发生冲突,而日本人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因而喜欢说“场面话”(能使情况或条件变有利)。换句话说,日本人的天性就是会视说谎为“为了当下情况所做出的有利举止”“想努力维持人际关系与避免冲突”。本文将以在日本土生土长的日本人观点,从日本人的“场面话”剖析日本社会真正的样貌、日本人看破不说破的民族性等,告诉大家鲜为人知的日本人特质。

易随波逐流的日本人,群体性的思考方式——多数人认为对的事就是“正确”的事

Mahathir Mohd Yasin / Shutterstock.com

在日本,比起个人更重视群体。举例来说,如果大多数的人对“某件事”都采取“某种行动”时,大众就会倾向将那个行为当作“正确作法”。原因在于,日本教育自古以来就倡导群体行为,意即没有与群体做相同的事、或偏离群体行为之人就是“怪人”。

换句话说,即使是错误或不太可靠的资讯,如果有迹象显示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没问题的时候,就会变成“正确”的资讯。当然啰!这种资讯会由时间证明,淘汰变成错误的资讯,但对于在遵循集体行为正确的想法中成长的日本人来说,有许多人还是持有“大多数人做的事就是正确的事、少数派就是不正确。”的这种想法。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此种观念虽已逐渐重新被审视,但“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都很棒”的观念仍尚未普及。

Michael von Aichberger / Shutterstock.com

相对的,这种仿效他人的想法也培养出良好的习惯,那就是在公共场合遵守规则。对于日本人来说,搭乘电车时,排队上车与等待乘客下车完毕后再上车,都是理所当然的行为;搭乘手扶梯时,一边为普通列,另一边则是步行列,会空出一条通路让有急事的人行走;此外,如排队等待进入热门餐厅,或者在便利店等待结帐等,日本人也一定会遵守顺序和规则,创造一个让他人与自己都觉得舒适的环境。也因此,在“群体行动”里,共存着需重新审视的缺点与优点。

场面话比真心话重要——日本人“不为表达个人想法,而为让对方留下好印象”的思考方式

Deman / Shutterstock.com

日本人不论在任何场合都很在意周围与他人的目光,任何行为也多以尽量不造成他人困扰为出发点。但为了不给其他人带来麻烦、留下好印象,日本人有着特殊的习惯,那就是会把场面话说好说满。“场面话”意指比起自己真实的想法、对方的想法更为重要;说出并非自己真正的想法,只为让对方留下好印象。

日本人天性害羞,通常很难一下子就和不认识的人变熟。因为体贴他人、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不太喜欢开放式关系。有以上特质的日本人若在聚会喝酒等场合,与旁边第一次见面的人聊得兴高采烈、被对方说“下次再一起去喝一杯吧”时,多数的人都会回答“请务必联络我”等话语,但实际上几乎不会真的发生。若真的跟对方变熟、为了更加了解当然有可能会再一起去喝酒,但日本人在大部分的交谈里,都维持着“实际上并没有那个意思,却表现得煞有其事的场面话”。与其说为什么要对聊得这么开心的对象说谎,不如说是为了避免风波,以及为了让自己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而做出的行为。

日本人做任何事都非常谨慎?群体教育所衍生出的弊病——不容许失败!

在日本,过于充分的准备与寻求对方同意、尽可能减少发生错误的机率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将之视为习以为常的日本社会,有着不容许犯错的习惯。如前所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日本的教育体系内、学习“于群体中生存的重要性”的过程中,形成了害怕和别人做不一样的事的观念,导致推崇“小心谨慎”的想法在日本人之间变得相当普遍。

Fiers / Shutterstock.com

那么具体来说,日本所指的“犯错”为何呢?我们来看看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

举例来说,一般在世界上任何国家搭乘电车或巴士,因车厢摇晃而撞到旁人时,通常说声“不好意思”,对方回一句“没关系”,事情就能顺利解决了吧?但这种情况到了日本,就算撞到人的一方说了“抱歉”,被撞到的人也几乎不会回话,有的人甚至还会不开心地发出“啧”的声音。也就是说,大家都没有撞到别人,可以安稳地搭车,因此对于稍微失去平衡的人特别容易感到厌恶(脱离群体)。虽然看似无情,但却是日本文化经典的真实面貌之一。当然,也有在对方道歉后会回“没关系喔!请不要在意”这种温柔的人,但“做错事的人就是不对”这样的风俗民情在这种小地方最为明显,虽然“啧”的人不常见,但当不认识的人向自己道歉时,不会回任何话是日本人普遍的习惯。

VTT Studio / Shutterstock.com

不论失败或大或小,对日本这个国家来说,“失败”等同于“不正确”。因为不容许失败的风气盛行,也有人称日本为“没有第二次机会的社会”。

这种情形在工作上也一样,不管事情的轻微,日本人就是会对“错误”彻底调查并追究责任。日本人的思维是验证“过往的事”,也就是追究发生错误的原因,而非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这种“未来的事”。

举例来说,当企业想建立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时很容易被攻击,就算成功了,也不会像发展新事业被责骂时那么引人瞩目。只有经过几年做出成绩后,这种发展较前卫的事业的企业在日本才会得到较好的评价。日本的社会结构就是这么地“难以接受新事物”。

MrB11 / Shutterstock.com

人类本来就是“从失败中学习”的动物。借用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的名言“If you don’t make mistakes, you aren’t really trying.”(如果你没有犯错,那表示你没有真的尝试过。)没有失败就不会成长,但日本人经常有“大多数的意见才正确”“如果做错怎么办……”的这种想法,因此害怕失败,而衍生出“与其积极地表现自己,不如先配合周围的情况”“尽量不要尝试新东西,选择至今为止自己习惯又不容易失败的作法”等谨慎的民族性。

崇洋又排外?日本教育与社会结构所带来的“保守价值观”

像这样仿效多数人的举动、将失败当作不正确的事,以及为了使事情顺利进行而不说真心话的日本,进而衍生出难以接受“其他国家”、“排外且保守”的思考方式。再进一步说明就是虽然能接受“外国”各式各样的事物,但却非常排斥外国人的社会结构。

其中“外国事物”最为明显的例子便是“饮食”。世界各国的饮食融入自己国家的料理是常见的事,如同也可以在海外吃到日本的拉面与寿司一样,在墨西哥、意大利、法国、中国、台湾、越南、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应该都能品尝到其他国家的料理对吧?但说到日本的不同之处,便是将异国料理加入日式风格的独创性。如来自墨西哥的玉米饼变成塔可饭、法国的欧姆蛋变为欧姆蛋包饭、意大利的披萨加上玉米和美乃滋,摇身一变成为日式披萨,还有加入洋葱、青椒与火腿等配料,以番茄酱调味的拿坡里意大利面、利用鳕鱼子或明太子制作出日式意大利面,以及像焗烤般在炒饭上头淋上白酱与起司的焗饭等,将世界上广受欢迎的料理加入日式风格非常普遍,日本乐于包容及创造“外国事物”。此外,日语的片假名中也有大量英语等来自外国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接触到外国事物的机会。

然而,如果对象是外国人时,日本则有明显的排外现象。具体来说最容易了解的例子就是外籍人士若想居住在日本时,租屋审查非常严格。简单来说,不管对方是谁、做什么工作、个性如何,许多房屋都会订下“禁止外籍人士入住”的规定。当然,日本租屋比其他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规定,所以过去应该也有不少因为不遵守日本特有的机制而被赶出去的例子,但原本许多公寓就不接受外籍人士入住,即便到了审查阶段,也会因“你是外国人”而被拒绝,至今仍然常见。

Cidale Federica / Shutterstock.com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些现象和赴日旅游的观光客无关。事实上并非如此,即使在供应平民日式料理的餐厅或中式料理餐厅等处,现在仍有不少店员会以“我不会说外语”等理由而用日文表示:“不要来,这里不会说你们国家的语言”。虽然日本会说外语的餐厅逐渐增加,但还是有许多这种古板的店家。店家拒绝的理由除了“不会说外语”之外,其他可能还有“没时间处理这种过路客”、“日籍常客光顾店内营收就够了”等因素。在日本有许多必须遵守的礼仪与规则,如用餐时筷子的使用方式、搭乘电车的方式等,不少日本人不喜欢这些不遵循规定的外国人。即便他们原本就不知道日本的规矩与礼仪也不宽容。

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国人增加是一种良好的外部压力,日本人特有的“赞同压力”与“固定观念”就算被打破也是个好现象。但在日本,反而觉得公司有外国人是一种威胁,并主张“不要改变日本人的作法”、“打破每个日本人都在遵守的规则的人是不正确的”,迫使对方赞同自己的想法。

结论

Mac Odolinski / Shutterstock.com

日本结合了遍布日本各地的各种旅游资源、历史遗产以及最新技术,使其成为一种时尚、现代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并推广至全世界。日本是一个拥有迷人魅力的国家,这一点无庸置疑。但在全球化风行的现代社会中,对于沟通的方式、造访日本的外国游客的应对方式等处,仍有一些落后于其他各国的地方。日本是一个新旧共存、全球少数拥有丰富观光资源的国家,正因如此,更应该活用传承至今的文化,接纳与多数人不一样的意见,积极融入创新思维,并时不时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他人交换意见。当日本成为一个接受多样化的社会时,才能说是真正和平又安全的美丽国度吧?

本文資訊均以公開時為準。

0 Shares: